■松山湖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推动全民齐抓共护同治,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图为松山湖犀牛陂排渠 松山湖供图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这是松山湖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发展理念。作为全市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松山湖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松山湖管委会一直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河长作用的同时,还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治水管水护水工作,让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治水工作,为河长制全面见效提供支撑。
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推动全民齐抓共护同治,松山湖近年来水环境质量也持续提升。在东莞市2019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考评中,松山湖获得优秀等级。同时,松山湖治水工作也在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考核中,获得了全市第3名的好成绩。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
松山湖园区共有31条河涌和4个水库,河段总长度约60公里。近年来,松山湖管委会高度重视治水工作,把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为第一总河长,党工委副书记为总河长,党政班子领导为河长的镇级河长体系。
为了发挥河长在巡河、治河、护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松山湖管委会制定了园区“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一河一档”以及河长制工作手册,并建立了“河长+河湖警长”的工作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面推进河长制落实的过程中,松山湖还尤为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全民治水管水护水良好氛围。
正在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犀牛陂排渠生态示范段,就是松山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的一个鲜活的例子。
犀牛陂排渠为松木山水一级支流,发源于大朗镇犀牛陂村,经环湖路箱涵流入松山湖开发区境内,再折向东北经两个过路箱涵汇入松木山水。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及补水工程于2019年底完成,整治总长约4.26km,整治内容包括水利、景观、截污、清淤、补水等,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7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该排渠走访时,发现生态示范段已着手开展生态修复,现场不仅建设了除臭设施,还种养了水生植物,并设置了生态浮岛。据松山湖河长办项目负责人叶沛良介绍,犀牛陂排渠生态示范段的治理还得到了园区的社会团体的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工作。现在,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群众,都积极参与到治水管水护水工作中,并逐步形成了共识。越来越多人将治水作为了自己的‘分内事’。” 叶沛良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松山湖就通过开展“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节水护河进小区、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以及“同摄松湖美,共护绿水情”主题摄影系列活动、以“生态湿地”为核心开展的自然教育科普活动等,进一步带动园区高校、社区志愿者、群众深入了解松山湖河湖治理成效,提高大家爱河护河意识,也有效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参与到治水工作。
同时,松山湖还招募了民间河长、河道警长、义务监督员等基层管护人员88人。目前,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到治水工作,也为松山湖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持续推进水污染协同防治
记者从松山湖河长办了解到,今年,除了继续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外,松山湖当前还正通过持续推进水污染协同防治、全面启动暗渠溯源摸查及整治工程,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持续深化和巩固松山湖近年来治水取得的成果。
据松山湖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生态园位于低洼地区,周边镇的众多河流水系汇入,河流水质与周边镇的治理保护关系紧密。为此,自我市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松山湖就将推动水污染协同防治作为园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作。
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市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松山湖管委会与大朗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明确分工、压实责任,促进环境共治、发展成果共享。在双方共同推动下,目前,松山湖功能区成立了“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指挥部”及各专项整治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犀牛陂排渠整治、工业企业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产业提升等各项工作。
除了大力推进水污染协同防治,今年以来,松山湖还全面启动暗渠溯源摸查及整治工程,进一步压实河长督查责任。其中,松山湖已完成寮步河(三枝松水库暗渠)、黎贝岭(暗渠)、实验小学南侧排渠(暗渠)、南排渠共4项清淤工程,清淤量为9900立方米,清淤量完成率达100%,提前完成我市下达的工作任务。
记者 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