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春风拂面来,文明之花遍地开
东莞时间网 2020-07-20 08:08:12

■志愿者在东莞东火车站坚守自己的岗位 记者 郑家雄 摄

(原标题:文明春风拂面来,文明之花遍地开——东莞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工作成果综述)

这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这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是大湾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东莞,因改革开放而闻名,2009年喜获全国文明城市再度彰显城市魅力,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则擦亮了“文明城市”这张明亮的名片。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弹指又3年,今年是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复评之年。三年来,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与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文明春风拂面来,文明之花遍地开。”潜移默化中,已成为人们乐活在东莞的真切感受。

■东莞大道绿化更新改造后,更加层次分明 记者 程永强 摄

深化实施全域文明创建,不断美化优化城乡面貌

在东莞中心城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在镇村,冷清的旧公园变成热闹的后花园,臭河涌变成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潢涌村、雁田村等大批村庄树文明新风,焕发了美丽乡村新容颜,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三年,东莞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大批村庄“脱胎换骨”,城乡面貌不断美化优化,大湾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这正是东莞全域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最直接感受之一。

由于特殊的市镇两级建制,客观上形成了东莞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城市与乡村在文明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高标准的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到镇村,让“文明之花”开遍东莞全域?成为东莞必须发力直面的问题。

从2016年开始,东莞推动全域文明创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东莞的乡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为继续深入推进全域文明创建,2018年,结合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东莞制订出台《关于推进新东莞文明美丽村居建设 深化全域文明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计划通过3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推进新东莞文明美丽村居建设“五大工程”26项工作,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提升乡村品质,早日实现基层村居“环境优、人文美、民风好、经济强、村民富”。

在全域文明创建的工作总部署下,各局办、镇街(园区)积极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民生、城市品质提升、基层治理等重要内容,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

——市城管局以精细化管理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实市容保障,过去两年累计完成违法建设治理面积近4000万平方米,打造完成中心广场光影喷泉,全力推进东莞大道绿脉提升,打造168个彩色林建设和21个中心城区街头小景,对一批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全面铺开“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打造一批干净整齐、特色精品的城市公园、村(社区)公园景点……

——东城街道坚持向高质量发力、向高品位靠拢,持续开展“洁净城市”行动,2019年洁净指数年度排名全市第三、精细化管理考核年度排名全市第二;连续两年举办历时三个多月的东城旅游节,挖掘城市文化创意和商圈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

从中堂出发,全面铺开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建设

每天清早和傍晚,中堂镇潢涌村村民黎晓华都要把屋前屋后打扫一遍,这是他积极响应村里推行“门前三包”,久而久之逐渐养成的习惯。

在潢涌村,被评为文明户是一件特别让人自豪的事,家家争当文明户已蔚然成风。从1994年起,潢涌村就以文明户创评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文化培育与乡风文明润化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明户、文明户标兵和最美家庭,逐渐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打麻将的人少了,看书学习、唱歌跳舞、体育锻炼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潢涌村党工委书记黎锡康说,如今,文明户评选成为潢涌村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村民素质、树立家庭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

潢涌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得益于该村坚持把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始终注重发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得益于全市首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成立。2019年3月,全市首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潢涌村揭牌成立。自此,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

围绕全市首个省级文明实践中心,中堂镇打造了“一个中心多点开花”的文明实践矩阵,目前已建成1个镇文明实践中心、20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13个文明实践点,构建了纵向覆盖到村、横向覆盖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

去年以来,东莞认真推进中堂镇、东城街道、长安镇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全面铺开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建设,同时结合基层特点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开展“文明积分进万家”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崇尚诚实守信、全民参与文明创建、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四个之城”建设

文明融入城市血脉,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2019年4月26日,住在东莞寮步的4岁男孩小峰(化名)被电梯夹断双腿后,6400多名市民伸出援手,14个小时捐款超22.5万元。“东莞这座城市真的特别温暖。”小峰的父亲对所有帮助他、愿意帮助他的人深表感谢。实际上,类似的好人好事在东莞常常出现,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今年6月29日,退伍军人阿飞见义勇为、不幸牺牲的事迹感动东莞,也感动全国。

东莞不仅是一座好人之城,还是一座友善之城。比如:去年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央媒体连续点赞东莞医生的义行善举。2019年2月25日下午6点左右,南城医院骨科医生谭志明开车送女儿返校途中,与另外两名路过的医务人员联手进行院前急救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微信头条转发点赞。3月21日,市人民医院医生张若愚的一句“我没带医师证,但是身为医生,我必须要去看看”再次感动网友。《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点赞张若愚。

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教研部副教授谭汪洋认为,近年来,东莞正能量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与我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关,也与东莞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倡导、培育文明新风,打造“友善之城”“好人之城”息息相关。

2019年12月,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9年志愿服务东莞交流会在东莞举办,充分展现了东莞“志愿之城”的风采。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仇集中学校长吴凯一下飞机,就看到了东莞志愿者的身影,“到了东莞就像到了家一样,感觉非常温馨”。

这样的热情洋溢和朝气蓬勃来源于东莞打造“志愿之城”的长久积淀。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1万人,志愿组织475个,“得闲做义工”逐渐成为城市新风尚。志愿者活跃在文明城市创建、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阳光助残、邻里互助、应急救援等领域,积极参与篮球世界杯、亚洲马拉松、苏迪曼杯等大型赛会,擦亮了“志愿东莞”的城市名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深入推进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的同时,东莞还努力推进“希望之城”建设,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基础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每年一届举办全市童谣创作大赛暨传唱展演活动,丰富和活跃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文明,浸润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而文化是文明的结晶,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今年端午假期,54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在他最爱的东莞图书馆里,留下最真挚的告别留言,浓浓不舍之情,迅速从东莞传遍全国。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上央视,对话白岩松,重新留在东莞工作,72小时,这是属于吴桂春的人生梦幻。“一家图书馆,一位读者,一座城市。”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说,100多字的留言改变了吴桂春今后起码几年的命运轨迹,“越努力越幸运”“越读书越幸运”。

吴桂春事件不仅体现了东莞“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这座城市对阅读的重视度同样显而易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认为,这一事件发生在东莞,得益于东莞多年来营造的文化生态,让东莞再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和旗帜。

事实上,从2004年打造“图书馆之城”开始,东莞便以打造“学习型城市”为突破口,系统地推进“全民阅读”工程。截至2019年底,东莞共建立起1个总图书馆、52个分图书馆,400个村(社区)服务点、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为1353.79万,东莞平均每天有3.7万人次走进图书馆。

即便每天沉浸在书香里,很多人还是以为东莞是“文化沙漠”,却不知东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9年10月8日晚,随着市民服务中心全面试运行,位于市民服务中心南广场的六朵标志性“玉兰花”亮起炫丽灯光秀,成为东莞中心区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市民服务中心着重体现时尚、休闲、人文、浪漫的气息,成为东莞新的城市会客厅。

市民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也不断提升。7月18日晚,“归来·又见玉兰花开”专场音乐会在玉兰大剧院上演,正式开启了复演序幕。虽然严格执行30%上座率,但30%的观众却爆发出300%的热情和期待。

在玉兰大剧院,每年都会上演国内外知名的不同类型的音乐剧。来自玉兰大剧院官网的数据显示,自开业以来,玉兰大剧院已经上演了1600多场演出,平均每年演出140多场,至今已成功接待观众超过165万人次。

此外,东莞还有众多的文化馆、博物馆,这表明:东莞不是干涸的“文化沙漠”,而是一处丰润的“文化绿洲”。这是整座城市的荣耀和文化源泉。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拓展,东莞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更文明、更美丽、更和谐、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 刘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