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塘厦对外发布“英雄帖”:“同饮一江水”2020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东莞赛区开始报名,欢迎热爱音乐、想一展歌喉的歌唱爱好者参与,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好声音。
“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这项专为劳动者量身打造的文化惠民活动,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从2006年至2020年,从一开始东莞塘厦创办的“越唱越红”歌唱大赛到全省性的“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这一特色品牌活动在参赛对象、赛制策划、赛区设置、运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始终追求更加贴近劳动者,更接地气、有人气,惠及更多群众,深受群众欢迎。据统计,自创办以来,共举办1000多场次活动,受惠群众超过800万人次,现已成为全省歌唱大赛中最具规模、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劳动者音乐赛事。
人人随心唱,人人可参与,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越唱越红”!
发掘培养一批草根“民”星
时间回溯到“同饮一江水”2019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年度总决赛现场,来自东莞赛区的李静在塘厦体育馆大放异彩,凭借出色的发挥,荣获冠军。那一届比赛,总共历时5个月,全省共设12个赛区,共举办了100多场赛事,近8000名选手报名参赛。
李静
“年度歌王”李静是第二次参赛。2017年,她第一次报名参加“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但当时发挥不是很理想,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卷土重来”,向冠军发起挑战。
最终如愿以偿的李静说,自己是幸运的。2006年,她背着行囊从湖南来到广东。“广漂”多年,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最终还是选择了音乐教师这条路。
拿下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冠军,对李静而言,意义特殊,“未来,我将保持初心,继续冲刺更大的舞台。”她认为,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的举办,给草根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现自我、成就梦想的平台。
2013年歌唱大赛的冠军王如华,18岁就来到广东打拼,借助“同饮一江水”的舞台,逐渐打响知名度,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自2006年创办至今,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每年都吸引一大批音乐爱好者关注及参与,既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像王如华、李静这样的草根“民”星,又催生和推出了一批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好声音的优秀原创歌曲。大赛曾荣获“群星奖”“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等诸多荣誉,足见影响力。
坚持零门槛、劳动者当主角
作为一座“让所有梦想都能开花”的城市,东莞历来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圆梦乐土。基于“工厂多、外来务工人员多、音乐创作爱好者多”的实际,塘厦突出“打工音乐”特色,大力发展“打工音乐文化”,于2004年12月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并举办全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等相关品牌活动,推出了《快乐打工的男孩女孩》《东莞不相信眼泪》《春暖花开》等一系列原创歌曲,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2006年,塘厦又创办了“越唱越红”歌唱大赛,为外来务工人员打造梦想的舞台。从一开始,大赛就对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完全开放,不限地域、不限职业、不限专业,真正的零门槛,真正的草根大舞台,由外来务工人员当主角,鼓励“打工者唱、打工者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同饮一江水”2020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的“参赛者资格要求”中便可知:本次大赛地域、性别不限,非专业院团歌唱演员及艺术院校声乐专业老师,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均可报名参加。
此外,大赛的比赛场地一直以室外为主,包括海选、周赛、月赛、季度赛、年度总决赛等,充分利用公休日,依托基层社区、企业广场、城市空地比赛,方便基层老百姓参与。
如此接地气的歌唱大赛,自然“越唱越红”。2013年,影响逐渐扩大的“越唱越红”歌唱大赛,升级为全省性的“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
创新办赛,常办常新
从一个镇级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从一镇主办到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省级部门主办、多城同办,发轫于塘厦的“越唱越红”歌唱大赛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既令人惊喜,又有几分意外。
为何能保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常办常新。以近几届比赛为例,2016年,大赛首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办赛,全年九大赛区参赛人数创新高,共有110多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比赛;2017年,大赛组委会大胆创新赛制,弱化评委的现场评判功能,强化导师指导作用,评委化身为参赛选手的音乐导师;2019年,大赛首次采用“专家评委+嘉宾评委”的模式,邀请姚峰、王邵玫、乔建军等音乐大咖作为大赛评委,给予选手专业的评价和指导;今年,大赛将搭建一个展示选手风采的线上云平台专题页面——“广东劳动者云开唱”展播平台,选择比赛中的优秀选手进行展示,海选、周赛、月赛统一采用“线下现场比赛+录制+线上推广、展播”的方式进行……每一届歌唱大赛,或多或少,总有新变化、新气象、新亮点。
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逐步丰富的活动内涵,令大赛的娱乐性、参与性与影响力日渐增强,始终给人以新鲜感。这也生动体现了塘厦公共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体现了塘厦在公共文化品牌建设方面的长期努力和可贵坚守。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策划:雷石鹏 何杰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赵水平
专题出品:东莞日报文体新闻部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郑琳东/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