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镇尧均村“社区好大姐”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服务
各式各样的“邻里节”拉近邻里关系,建设睦邻友好新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居民带居民焕发社区治理新活力;特色服务送进社区家家户户,外来人员也能轻松融入社区生活;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聚民心汇民力……
在探索社区服务这条路上,东莞已建成142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涵盖外来人员的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福利性的便民利民服务,温暖了人心,也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条新路子。在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六个“十优”品牌创建活动中,最终评选出十大优秀社区服务品牌。
■东城花园新村社区定期开展社区事务座谈会
搭建交流平台
居民共建睦邻友好新社区
在石龙镇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楼顶上,有一片生机盎然的“友善农场”,在社区居民们的用心灌溉下,绿油油的空心菜、番薯苗长得正好,还有花生、南瓜、辣椒、豆角……小小的农场将一个个家庭凝聚起来,丰收的成果则将浓浓的邻里情传递到更多家庭。
“友善农场”便是兴龙社区积极构建友善社区的一个缩影。2017年3月,兴龙社区打造了“友善社区”睦邻文化建设项目,旨在拉近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居民参与,共同营造社区大家庭氛围,构建友善社区。
项目负责人袁美芝介绍,项目通过开展寻找“微笑天使”“家风之旅”“邻聚”专题活动,从个人、家庭、社区三个维度层层推动邻礼、邻乐、邻情、邻爱的发展,构建社区友善睦邻关系。自2017年实施至今,在社区乃至石龙镇掀起一股友善睦邻文化风气。
同样将建设睦邻友好社区作为主要目标的,还有位于东城街道的花园新村社区。在这个常住人口约1万人,80%左右为外来人员的社区里,没有物业管理、缺乏邻里交流平台、楼道独居长者及贫困家庭缺乏关爱是社区曾经面临的问题。“楼住有情人”楼道睦邻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局面。
针对社区56栋无物业管理的楼道,项目充分发掘社区自我管理功能,形成“三社联动”机制,通过定期楼道走访、成立楼道事务关注组、定期开展社区事务座谈会、成立楼道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楼道评选活动等,引导居民共同关注及解决楼宇问题,倡导共同关注及解决社区问题,鼓励并动员邻里互助,引领家庭奉献,积极建设睦邻关系,打造和谐社区。
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工通过“扫楼”走访及广泛宣传,推选出“楼长”作为枢纽,搭建居民和社区事务的联系,形成楼道自我管理、协商机制,鼓励居民通过良性沟通解决问题。社区跳蚤市场、定向越野、百米画卷共融主题绘画、楼道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打造邻里交流平台,拉近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楼道互助志愿服务队还会定期进行楼道家庭探访,把街坊邻里的关心关爱送到社区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心坎上。
还有洪梅镇黎洲角村,立足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居民以及社区各方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积极性较低等实际情况,实施“左邻右里”社区营造计划。以打造社区文化空间为切入点,结合洪梅传统“花灯”、黎洲角特色“龙艇”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建立文化和谐社区。并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营造。项目实施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黎洲角文化特色的活动,如黎溪欢乐龙艇会、暑期盛夏晚会、跳蚤市场、社区邻里节、清洁社区行动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共同打造和谐的社区公共空间。
■南城白马社区打造了“白马故事馆”社区文化保育项目
引导居民参与
焕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小学时,校园有几棵高大的凤凰树。那一年,凤凰树下,水泥制乒乓球桌上垒砖为网,不亦乐乎。如今,树犹在,不见球桌。”
这是南城白马社区的居民围绕社区文化创作的诗句。白马社区是一个已有730余年历史的社区,现存有旧时建筑和古井,也有东莞最大宗祠李氏大宗祠。随着时代发展,白马社区的历史及传统文化逐渐被年轻一辈淡忘,年老一辈则希望能够保留社区文化。
为此,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南城“白马故事馆”社区文化保育项目,通过“人、文、地、产、景”五个方面的社区资产梳理,特别是社区文化的资产梳理,形成社区故事,引发居民共鸣,进一步提供具有个人意识的社区文化线索,并进行收集,最终形成《白马故事》故事册子进行二次传播。
项目开展过程中,居民从被动到主动,沉静到积极,让社区文化在参与中熠熠生辉。如在拍摄社区文化宣传片过程中,一些居民原本不愿意入镜,但在社工的介绍下了解到宣传片的目的后,不仅积极参与,还动员其他人一起协助。宣传片推出后,居民们积极转发,超过3400人线上观看了宣传片,并引发共鸣,自发创作了与社区生活相关的诗句。而不同年龄的居民参与项目,也实现社区多方共建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创建“五善”社区氛围。
在洪梅镇尧均村,则有一群热心的“社区好大姐”。居民们都说,自从有了她们,社区氛围、邻里关系都有了很大变化。据了解,“社区好大姐”项目主要以妇女创业就业、社区融入、素质提升、家庭教育、夫妻和谐、邻里和睦六大板块为切入点,以“社区好大姐”树品牌、建典范,提升妇女适应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彰显女性力量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这批“好大姐”的支持推动下,社区以妇女为主,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服务,如广场舞比赛、游园会、晚会等,让妇女群众快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认识项目、加入项目。一时间“好大姐”这个典型传遍社区,不再仅仅是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支服务队,而成为一种奉献精神的标志,社区里人人都可以是“好大姐”,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焕发社区治理的新活力。
与此同时,项目开展了系列技能培训近20场次,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女性脱颖而出,有的成为创业典范,有的成为优秀导师,更有的成为调解专家。陈大姐就是其一,作为项目的首批志愿者,她带动了身边一名又一名妇女参与该项目,并和姐姐一起借助项目平台筹办了“长者爱心义剪队”,从最初的参加者成长为策划者,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升自我价值。提起陈家两姐妹,社区里的居民都是赞不绝口。
■樟木头樟罗社区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免费为辖区青少年授课及辅导作业
打造特色品牌
社区服务温暖居民心
以国际制造名城闻名的东莞,多年以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工作生活,他们的孩子也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东莞,但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等原因,孩子被迫散养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虎门镇南栅社区“新莞人幼儿学堂”项目应运而生,专门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社会工作介入,为社区流动人口幼儿提供早教、个性塑造以及系列家庭关系调节等社工服务,护航幼儿成长。
2013年,南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第一期“新莞人幼儿学堂”特色服务,服务开展期间,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好评和关注,需求量也逐渐提高,“新莞人幼儿学堂”以南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根据地,逐步为社区流动人口幼儿提供更为全面的学堂式服务。目前每天早上9:00—11:00为社区幼儿开展2小时的托管、幼教服务,并且全天对外开放儿童活动室,容纳社区幼儿到场使用安全活动器材与玩具,成为社区服务新莞人幼儿、践行儿童友好社区服务的重要平台。
项目开展以来受到了诸多好评,也为社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安置流动人口幼儿的服务平台,而今在南栅社区已成为一个具有社区特色、以居民需求为本的服务项目。社工与流动人口服务对象家庭的互动,也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促使其扎根社区发展。
樟木头镇樟罗社区同样关注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新开展“花蕾行动”大学生义教活动暨儿童暑期成长营(以下简称“花蕾行动”),以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保障儿童暑期安全为重点,推行“群团干部+社工+义工”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承载的教育功能。
活动分为大学生义教及青少年儿童成长营两方面,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免费为辖区青少年授课及辅导作业,帮助其解决学习中遇到困难。同时通过每周一次的安全、环保、成长类主题课堂活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参与热情,促进大学生义教团队的成长。此外,活动作为本地客家文化传承的平台,也有效地提升了本地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喜爱。一些之前参加过客家文化相关课程的青少年在数年之后还回来授课,从被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为传播者。
活动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每年平均参加人次为1273人次,覆盖樟罗社区9个村小组,解决了本地家长的后顾之忧,让青少年儿童度过一个个充实而又安全的暑假,也培养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社区志愿者的储备人才。
■寮步上屯村“尚善365”上屯文明积分计划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
创新治理模式
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1997年,东莞港(原虎门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拉开了东莞港建设的序幕。公式沙岛上的泥洲、大流、和安、中围四条村共3400多户约1.3万人分期迁入公式沙花园社区。
公式沙岛民曾经伴水而居,靠水吃饭。离开公式沙小岛“洗脚上楼”,迁入一个全新现代化的社区,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有效引导他们融入现代社区生活,沙田镇公式沙花园社区治理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持续服务介入,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发展模式,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形成公式沙花园拆迁安置社区独有的新风尚特色项目,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形成社区文化,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居民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型社区生活,实现人的城镇化,社工通过“认识不文明行为,改变不文明行为,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三步走的介入模式,提升居民的文明意识,倡导文明行为。社工积极联合多方力量,引导居民在维护社区安全、守护社区卫生环境、爱护社区公共设施等方面文明行为有所改善,共同营造邻里和谐、文明共育、平安稳定、健康向上的社区环境,并开展文明事迹主题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定期进行社区清洁活动、地球日主题活动、环保涂鸦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个人带动家庭,逐步影响整个社区,让居民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文明社区行动中来,逐渐养成文明习惯,改变不文明行为。
寮步镇上屯村则通过文明积分计划掀起文明新风尚。2015年10月,“尚善365”上屯文明积分计划正式启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通过“参与服务、社会贡献、交换服务、发声有奖”等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居家养老服务等。
截至目前,文明积分注册人数已达1331人,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注册的志愿者达1331名,参与项目志愿者累计已达5492人次,志愿时数累计已达12887小时,获取文明积分达64435分。
“项目开展五年来,在社区环境卫生、村民精神文明、干群关系、本地人与新莞人社区融合层面都起到显著效果。”项目发起社工李嘉莹介绍说,结合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乱丢等问题,项目以“党员义工先锋力量+专业团体力量+社会爱心力量”服务队伍带领村民参与到社区停车位规划、文明停车倡导、环保奉献日等系列服务中来。截至2019年12月共开展环保类活动31场,清理社区环境卫生死角1039处。村民们身体力行参与到村容村貌的改造中,逐渐将文明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屯村的环境卫生也大大改善。
项目还通过文明积分激励,吸引了大量上屯村民发挥自身才能服务社区,如上屯村儿童青少年暑期成长训练营从2015年至今已开办5年,在暑期训练营中,开展武术、绘画、乐器、篮球等10多个兴趣班的老师通过才能交换为村民提供服务,共1100多名、11268人次儿童青少年受益。通过暑期成长训练营及成果汇演等形式,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展示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营造了上屯村良好的社区氛围。
记者 朱珍珍/文 市民政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