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村小康路⑤|道滘大岭丫村:“腾笼换鸟”让产业质量更高,“绿色发展”让小康成色更足
东莞时间网 2020-09-28 08:37:49

■大岭丫村正徐徐展开水乡美丽乡村画卷,彰显着小康成色 道滘供图

拆旧建新,“腾笼换鸟”,破除发展瓶颈难题,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红利——这是道滘大岭丫村奔向小康幸福路的动力之源。

迎着上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大潮,大岭丫村建起道滘第一座工厂,自此铺就第一次发展腾飞之路。但在新世纪的产城升级大潮中,早年产业低端、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发展瓶颈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继续前行的“拦路虎”。

改革红利尽,升级瓶颈显,大岭丫新一轮改革发展迫在眉睫。从在全市率先启动“三旧”改造,到壮士断腕清退“散乱污”企业,再到如火如荼建设美丽乡村……大岭丫以不破不立的勇气和担当,坚持“腾笼换鸟”“绿色发展”,再次汇聚起发展优势与发展动力。

随着一个个旧工业区破厂房被拆除,一家家“散乱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这片土地上不断崛起现代化高楼,引进优质企业,形成“水岸枫林”等美丽乡村风景线,鳞次栉比的新村居、绿意盎然的街道,幸福洋溢的笑脸,正徐徐展开的水乡美丽乡村画卷,彰显着小康成色。

如今,一个个发展短板被拉长,大岭丫再次扬帆起航,踏上小康生活“高速路”。

 困局 

突破发展瓶颈迫在眉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东莞“三来一补”的兴起,东莞各镇各社区都兴办工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岭丫村看准机遇,适时出击,建起了道滘第一座厂房,引进了全镇第一家港资企业。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到2008年,大岭丫村经历了从农业向工业转型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底,大岭丫全村集体总收入3272万元,集体纯收入1993万元,单厂房租金收入一年就可达300万元。6个村组村民中,多的一年能分到4000元,最少的也有2000元。

2009年,刘沃浩大学毕业,作为东莞市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来到了大岭丫村任职。如今,他已是大岭丫村党工委书记。据刘沃浩回忆,彼时,大岭丫村辖区内的企业多是鞋材、服装、皮具等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低效益、能耗高,逐渐缺乏发展后劲,经营效益开始下降,占有大量集体土地导致新企业想进来没地盘。

据大岭丫村村委会统计,2008年大岭丫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3323万元,同比增加51万元,增长1.5%;集体纯收入1818万元,同比减少175万元,减少率为8.7%,经济已呈现下行趋势。

同时,由于村内企业大多采取的是雨污合流直排的形式,随意排放污水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使得大岭丫村村容村貌日益变差。

“2009年,我跟随村委会去村内某一家企业调研,进厂甚至需要佩戴防毒面具。”说起大岭丫过往的困境,刘沃浩的记忆回到了10多年前。

对于这一点,家住大氹村组的叶锦江也记忆深刻。“在我小时候,大岭丫河涌的水是能够直接喝的,村里建工厂后,随意在河里排放污水,连下水游泳都不敢。”叶锦江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大岭丫人,在他看来,自从大岭丫村开始工业化后,发展了经济,提高了村民收入,但是乡村建设、住宅条件、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仍然落后。

企业产能下降导致集体经济增速变缓,生态环境持续走低,用于村里治安、环卫开支越来越高。彼时的大岭丫村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顽疾,走一条适合大岭丫村发展的道路。

大岭丫村应当如何破局?

 破局 

“腾笼换鸟”提升产业质量

从高空俯瞰大岭丫村,地处广深高速公路道滘出入口、粤晖路旁,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从市区通过振华路前往镇中心,必须经过大岭丫村,大岭丫的交通区位,被看作是道滘的门面。

但2010年前,处于“门面”C位的大新工业区和新大新工业区的厂房相当违和,厂房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低矮破旧,产业比较低端。在时任大岭丫村党工委书记叶金玉看来,将两片总面积为57297平方米的旧工业区地块进行改造已成当务之急。

在2010年,作为东莞市“三旧”改造试点村,大岭丫村委会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由大岭丫股份经济联合社与东莞市鸿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由联合社出地,鸿基公司投入2.5亿元对大新工业区地块进行自行改造。改造后该宗土地用于商业、住宅等方面。同时计划于一年后投入1.5亿元资金对新大新周边地块进行自行改造,改造后该宗土地将用于商业办公、商贸方面。

道滘镇的“门面”问题解决了,如何推动大岭丫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当时村委班子成员的思考重点,尤其是当时负责对外经济的村委会副主任刘沃浩。

“必须得清退村内‘散乱污’企业,为新技术、产能高的新企业腾出空间,引进优企、名企。”刘沃浩觉得,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才是大岭丫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村民叶树昌印象中,当时大岭丫村工业园里的工厂环境脏乱差,经常散发着异味,随意直排污水。这些有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中,半数属于“散乱污”企业。大岭丫村村民对此苦不堪言,村民的“难言之隐”也刺痛了刘沃浩等两委班子。

清退“散乱污”企业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但企业退出、短期内的集体收入减少,也引起部分村民和企业的不满。刘沃浩回忆,当时村委会在一片质疑声中顶着压力完成清退工作,因为处于阵痛期的大岭丫村,已面临不得不改革的局面。

实施“腾笼换鸟”,为高科技、低排放、低能耗的项目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管理和整治,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村民渐渐理解了村委会的初衷。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清退“散乱污”企业工作的开展,目前大岭丫村辖区内共有企业65家,比2009年的近90家企业减少约三分之一。

“如今村里企业数量是减少了,但是质量却提升了。”说起村里的发展变化,刘沃浩如数家珍。

低端的“散乱污”企业减少了,TPE、TPV新材料等新兴企业逐渐多了起来。

2015年,上市公司搜于特总部在大岭丫村落成。

搜于特总部的落户,只是大岭丫村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选择进驻大岭丫村,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向未来伸展。

 新局 

美丽乡村打造小康最美风景

小桥流水、榕树广场、亲水栈道、南瓜长廊、秋枫(黄花梨)林区……如今走在大岭丫村,一处处岭南水乡景致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到大岭丫村就是建设美丽乡村。

在大岭丫村,从建设“美丽宜居村”到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新台阶,提升人居环境,增强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2009年进入大岭丫村村委会工作的刘沃浩见证了大岭丫村美丽嬗变的全过程:当年,大岭丫作为东莞市建设美丽宜居村的试点之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作为东莞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和“水乡特色示范村”之一,大岭丫又投入5500万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大岭丫村在“三旧”改造中,一直坚持“拆三留一”:拆迁改造后应提供不低于三分之一比例的公共用地,用于道路、市政、医疗、教育、绿化等公共用途的一项政策。

得益于“三旧”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岭丫村中心道路宽敞了,停车场、篮球场、广场、康体场馆等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在“水岸枫林”景观区,昔日的臭河涌、杂草丛生的荒田菜地打造成水清岸绿的风景线,长廊、栈道上随处可见前来休闲散步的居民。走进绿意盎然的水岸枫林区并来到尽头时,一条蜿蜒的小溪呈现在面前,一叶扁舟在小溪上徜徉,岭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像溪水在心头流淌。

“村里路宽了,绿化多了,河涌清澈了,生活环境更干净舒适,‘水岸枫林’景观区很漂亮。”村民叶锦江感受到的这些“变化”,也吸引了文旅企业的目光。

今年7月25日,大岭丫村委会与东莞市景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接下来,该村将结合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规划,以打造岭南水乡旅游特色精品示范村、大湾区产业更新合作示范点、生态文明建设展示区为目标,规划建设集文化旅游、太空农业、艺术体验、健康养生、度假娱乐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如打造文创基地,建设农田公园等。

未来的大岭丫村,一个产业强、环境美、民风优、村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呼之欲出。

这使得刘沃浩对大岭丫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见习记者 刘维佳 记者 邓文燕 实习生 邓佳榕 叶芝/文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