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一场文明周主题活动在东莞市长安公园举行。莲花山、长安门、图书馆、茅洲河……现场,十余名来自长安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白布上作画,笔触稚嫩,却生动绘出了长安镇的美好生活图景。
地处东莞南部的长安镇,曾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先代故乡。而今,镇上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古韵与新风交融。2019年12月,该镇正式被确定为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
文明周活动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来到长安镇,一探文明实践的“长安经验”。
像“家”一样的实践中心
来到位于长安镇5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花丛、绿树、枫叶、竹林……多种自然元素汇聚,仿佛进入了一座室内花园。
“这1000多朵小花都是志愿者自己做的,在实践站筹备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把志愿服务融入进来了。”长安镇政府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蔡少霞表示。
文明周活动
另一侧,一块电子大屏直观显现出镇上文明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志愿者情况等。记者看到,该镇目前已有志愿者66079人,2020年全年活动计划总场次为4413场,预计参与总人数为678100人。
据了解,实践中心内设有传习堂、云讲堂、宣讲课堂、科普课堂、文化课堂、心灵课堂等功能室,可供开展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理论宣讲、主题讲座、科技普及、心灵关怀、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每处的装潢布置都温馨舒适,“家居感”十足。
一间活动室内,插花课堂正在进行。在志愿者们指导下,学员们先是对花朵进行修剪,而后根据配色将其放进敞开的纸盒中,再配以绿叶点缀,清新可人。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门口
“我是外地人,在东莞工作了十几年,定居在这了。”梁女士边插着花边说道,“现在经常参加实践站举办的各种活动,生活充实了很多!”
据实践中心的文化志愿者林老师介绍,除了插花课程外,他们还会经常开展如书法、绘画等课程,每次在微信群里发布活动信息时,总是很快满员,“大家热情很高,我觉得是因为长安挨着深圳,外地人口多,年轻人也多,大家都喜欢高品质的文化生活,这里就很能满足他们。”
实践中心的心理咨询室
在蔡少霞看来,实践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了长安镇的“网红打卡点”。市民们可以来听音乐、开茶话会、看书阅读,心情烦闷时,还能够到心灵驿站进行心理咨询。
“很多人过来,第一反应都是震惊,没想到实践中心居然可以这么漂亮这么有品位。”蔡少霞说,“我们就是要把它打造成像‘家’一样的地方,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插花课堂
给孩子推开更多扇“窗”
除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外,当前,长安镇还成立了35个文明实践站和100个文明实践点,形成辐射全镇的“1+35+100”文明实践网络。
以多元、艺术化教学而闻名的长安中心小学,便是实践点之一。
校园里,处处可见文艺气息。教学楼一楼墙壁上,挂满了富有创意的童趣绘画作品;小舞台上,常有学生们自发地来表演;教室门前色彩斑斓的“手绘版”雨伞筒,是学生们用轮胎改造而成……
“这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美的感受。” 校长钟晓宇说。
实践中心里的剪纸课
在临靠校门的场地里,“莲花山下—城市文化空间”映入记者眼帘。据了解,主题宣讲、兴趣小组等活动常在这里进行。室内,各类丛书整齐摆放,可供学生和家长们阅读。往深里走的活动区,十余名家长正在开读书会。
谈及参与感受,家长赖女士感触颇深。“我学到了如何帮助孩子发现困难、解决困难,包括怎么和他们沟通等。我认为这里是一个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场地,书中自有黄金屋,学校营造的这种环境和氛围非常好。”
像“家”一样的实践中心
钟晓宇告诉记者,中心小学本身的教学理念便是让孩子全面发展,不局限于考卷,而是希望在活动与实践中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学校将社会资源引进,给孩子们推开了更多扇“窗”。
“借助文明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学到了更多才艺,比如我们请了非常专业的老师作为志愿者,来上手工课等。孩子们觉得志愿者在帮助我们,那我们也要帮助他人,会很主动地加入到志愿服务中。”钟晓宇笑着说,“以前只是在校内,现在都走向校外了。”
【记者】陈伊纯 杜思雅(实习)
【摄影】陈伊纯